长岛县北隍城乡山前村建海岛美术馆,促进乡村文化振兴
水母网7月12日讯长岛县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,北隍城岛又是长岛县纬度最高的海岛。因小岛位于北纬38 39 ,岛上即将建成的美术馆因此命名 38 海 。
一个小海岛,怎么会建美术馆呢?北隍城乡山前村党支部书记、村主任刘兆勇呵呵一笑: 这些年村民靠捕捞和养殖挣了钱,可光鼓口袋不行,还要想办法富脑袋。我们通过这个美术馆繁荣乡村文化,促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。
原来,因地处大海深处、对外交通不便,勤劳的岛民们在作业之余, 男人哈酒打牌,女人跳广场舞 ,精神生活匮乏单调。
2016年,在参加长岛县政协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时,艺术家刘庆昌来到这座小岛,被岛上优美的自然风光、渔民的劳动热情所打动,产生了在岛上建座公益美术馆的念头。
艺术家真挚的热情与海岛人强烈的学习愿望一拍即合,村里当即决定在岛上开建美术馆,由刘庆昌和朋友提供作品,村里提供建设场地 一个原计划改造为办红白喜事儿场所的废弃仓库中,诞生了 全国唯一的海岛美术馆 。
尽管美术馆只有120平方米,难与都市美术馆媲美,但对这个小渔村而言已经非常难得。双方在现有的空间内,尽量保留原来朴素的痕迹,用最高标准打造而成 并不完美,但有格调。
美术馆将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渔村的精神风貌。在馆中央摆放的装置艺术作品《38 鱼》,外形仿照当地渔民最熟悉的良鱼,各个部位均由从垃圾堆挑选出的老物件焊接而成:鱼头用渔船主机尾挂拼接,鱼眼用渔船水泵制作,鱼身则用养殖网笼拼接。整个作品象征着团结一心、勇往直前的海岛精神,备受渔民喜爱。
艺术,捕鱼,两者会产生怎样的碰撞?刘庆昌觉得,当三三两两的村民走进馆内,看到里面陈列的物件,发现他们最熟悉的工具一下变成了抽象的艺术品,打破了他们对原有物件的刻板印象,发现其中的本质。 像在《下苗》的画面中,男人用粗壮的胳膊挥舞着渔网,展现出雄浑的力量。画的原型是一名外地来岛上打工的小伙,他看到画作时,才发现原来自己充满力量,而不是一个只会出蛮力的劳动力,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,我觉得他发现了生活的真谛。 刘庆昌说。
提起艺术,大家都觉得很高雅,似乎与整天漂在海上的渔民无关。但实际上,艺术源于生活,两者是相通的 打破朴素艺术与劳动人民的界限,正是刘庆昌建这座美术馆的初衷。而且,美术馆的完善,凝聚着村民们的关切。他们最直接的意见,却映射出渔民对大海的理解,刘庆昌将这种愿望升华,用艺术形式呈现出来,在共鸣中不断完善。
传统的渔俗文化也将在这里得到展示。家家户户悬挂在大门口的鱼绣、贴在窗户上的剪纸等,传达着渔民们对平安生活的向往,与大陆文化相比别有风味。而这些文化元素,都将在美术馆中展示出来,以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。
在全民向善、向美的追求中,美术馆还有望成为一个文化景点,让越来越多登岛游玩的四方游客受到艺术熏陶。 大家都在追求艺术、寻找自我,这个地方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景点,为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文化元素,丰富旅游资源。 刘兆勇说。
隐藏在民居中的美术馆,犹如一片绿洲,点缀在这片 文化荒岛 之中,满足着村民强烈的文化追求。 我强烈地认为,这个小小的美术馆传承、发展了渔村的文明,兴盛了乡村文化,所以它是有生命力的,必然会受到大家的喜爱。 刘兆勇信心满满。